引言:我的數位筆記進化史,從混亂到清晰
身為一個身兼數職的多媒體動畫系學生,我的行事曆上塞滿了課業、宿舍舍長、畢籌會、助教與畢業專題的待辦事項,更別說還有個人經營的自媒體、外包專案與無盡的自我學習清單。我迫切需要一個強大的系統,來管理課堂筆記、專案進度、行事曆與知識存放。
有趣的是,我並非一開始就接觸數位工具。小時候家裡管得嚴,很少碰3C產品,導致我對電腦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好奇。高中時期,為了能多用電腦並減少紙張浪費,我開始研究數位筆記。在一個程式交流群組中,一位朋友向我推薦了 Notion,從此開啟了我的數位筆記之旅。
掙扎的探索期:筆記軟體大亂鬥
大學前三年,我幾乎都在數位工具的海洋中摸索。雖然 Notion 一直是我的固定班底(尤其是我尊敬的老師也大力推薦,加上佛心的教育版方案),但當我深入自我成長領域後,卻發現它「All in one」的理念存在一些不足。

為了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,我陷入了不斷尋找版面、更換軟體的循環,我試用過的軟體包含:
然而,這些軟體總有某些地方無法完全滿足我的需求。當時我深信「All in one」是最佳解方,因為生產力專家們常說,頻繁切換軟體會消耗大量精力。筆記散落在各處,光是回想哪個資料在哪個軟體就夠頭痛了,更別提某些軟體無法雲端同步的困擾。
為什麼我最終選擇了 Heptabase 與 Notion 的搭配?
以 Obsidian 為例,它最大的優點就是「高度客製化」,但這也成了我的痛點。有時候為了找一個小功能,我得花上大半天研究,結果筆記沒寫成,時間卻流逝了。我沒辦法專注在筆記本身,而是迷失在無盡的插件與設定中。

而我對 Notion 的「All in one」執著,也讓我浪費了大量時間。我前前後後更換了超過 50 個模板,總覺得下一個會更好。從套用模板到自己動手做,每次都是一陣折騰後又不滿意,現在回想起來,那段時間確實是繞了遠路。


我最強的助理:Notion + Heptabase 如何分工?
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調整,我終於找到了能讓我長期穩定使用的系統。這套 Notion + Heptabase 的組合,是我目前最強的工作助手。
Notion:我的數位骨架與資料中心
我依然保留 Notion,主要將它定位為「專案管理」與「進度追蹤」的核心。舉凡自學規劃追蹤、畢籌會與畢業專題的專案管理,Notion 的資料庫功能依然擁有無可取代的優勢。
此外,我也用 Notion 建立畢籌會的公開 Wiki 網頁與宿舍的點名系統,方便團隊協作與資訊查找。搭配 Eslo 的 Sync Task,我還能輕鬆在手機上追蹤所有專案任務,讓 Notion 成為我穩固的執行骨架。


Heptabase:我的思考學習引擎白板
Heptabase 則是我進行「深度思考」與「知識連結」的主力。我正陸續將 Notion 中的筆記搬移至 Heptabase 的白板上,進行概念的拆解與連結。透過其獨特的視覺化介面,我能更有效地思考、拆解卡片,並利用 Large Text Mode
來複習知識點,極大地加深了學習效果。

令人驚喜的是,Heptabase 的學習曲線非常平緩,操作直覺,讓我能完全專注在內容本身,而不是工具的操作方法。
我的 Heptabase 使用心得與實戰應用
身為一個學生,我相信你懂的——每一筆開銷都得精打細算。所以,當我初次看到 Heptabase 的訂閱價格時,內心真的充滿了掙扎。多一筆固定的訂閱費,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。
儘管看到像瓦基、Ian 這些我非常敬佩的創作者都給予它極高評價,我還是只能把它放在「夢幻清單」上,遲遲不敢下手。
真正的突破點,是我為了學習更系統化的筆記方法,決定投資 Ian 的子彈筆記線上課程。沒想到,課程中竟然直接附贈了一個月的 Heptabase 免費試用!這對一個想省錢的學生來說,簡直是完美的「可以花比較長的時間體驗這款工具,幫助我評估」。
透過這個零成本的機會,我才真正體驗到它的強大之處:它不僅幫我省下時間、提升思考效率,更是一個能讓我進行深度學習與研究的思考引擎,這讓我意識到這是一筆「值得的投資」,而不只是一筆「消費」。
驚人的操作流暢度
Heptabase 的白板(Whiteboard)設計,無論是 UI 或 UX,都深深吸引我。我可以輕易地進入「心流」狀態,專注於學習與研究。整個操作體驗如絲般滑順,即便是新手也能快速上手,你享受的是思考的樂趣,而不是在到處查詢「這個功能怎麼用」。
我的使用流程及如何使用
我目前的使用流程是:將新知識放入 Heptabase,同時整理舊有的筆記資料。
- 拆解卡片: 將每一則筆記或知識點,製作成獨立的卡片。
- 視覺化整理: 在白板上,使用
Section
功能將相關的卡片分區歸類。 - 主動回憶: 透過
Large text at small zoom
的功能,在縮小視圖時只看得到標題。我會先問自己:「這張卡片在說什麼?」如果忘記了,再放大查看細節,以此強化長期記憶。
我的使用心得
整體來說,Heptabase 完美地結合了專案管理與知識學習,讓我能專注地享受學習本身。它不僅幫我找回了失落的專注力,更讓我願意付費支持這個團隊,期待它未來變得更加完善。在搬家的過程中,許多過去在 Notion 裡從不翻閱的筆記,如今都在 Heptabase 中重獲新生,並建立出新的連結。
結論:別再盲目追尋,打造自己的數位工作流
我想藉此提醒大家:別因為網路上的名人或文章說哪個軟體、哪個模板好用,就一頭栽進去。 你可以參考別人的方法,但最終仍需打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流。如果你真的想套用一個模板,請記得是「你」在使用工具,而不是讓工具或模板綁架、甚至破壞你原有的高效流程。
回到最初的問題:Heptabase 到底值不值得這個錢?對我來說,只要它能持續幫助我高效學習與研究,那就非常值得。我不再後悔當初做了這個決定,雖然多了一筆開銷,但換來的專注力與學習效率是無價的。未來,我也會在這裡持續分享更多 Heptabase 的使用技巧與心得。
如果你對目前的數位筆記系統感到迷惘,或是想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高效邏輯,除了留言交流外,我現在特別提供了免費的一對一筆記方法諮詢服務。
無論你是卡在工具選擇,還是想優化現有流程,我都很樂意花點時間和你聊聊,幫你的數位大腦進行一次「健檢」。服務完全免費,如果你有需要,歡迎透過連結預約你的專屬時段。
最後,也推薦 Ian 的子彈筆記課程與部落格文章,如果你想打造一個能徹底改變生活的管理系統,那將會是個很棒的起點。
讓我們在學習的路上,一起進步!
非常認同
我覺得真的會回不去,而且我覺得他很好玩比我的遊戲們都還要好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