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為何選擇多媒體動畫?我的學習歷程總結
從一位美術設計體系出身的學生,我從小學畫,國中時進入美術班,然而,比起同班同學,我的繪畫能力總是班上倒數,畫出來的作品也僅是普通,這讓我在國中畢業後一度萌生再也不想碰畫畫的念頭。然而造化弄人,高中與大學仍要持續與畫畫為伍。但老實說,我也並沒有真正認真在練習繪畫。
高中時,我對電腦科技產生濃厚興趣,在畫室老師的啟發下,開始探索「多媒體」這個結合藝術與科技的創新領域。然而,因志願序的意外,我進入了「多媒體動畫科」而非原先鎖定的「多媒體設計科」。儘管如此,高職三年的紮實課程——我們不僅學習了廣告設計,更額外修習了影音製作與網頁設計等課程,這與一般的廣告設計科確實存在差異,讓我能接觸到更多元的數位媒體應用——讓我與這個領域產生了深刻的連結。
儘管畢業時曾考慮轉往資訊管理或AI領域,但面對設計學群的跨域限制,我最終選擇在大學階段深化多媒體動畫的專業。畢竟,高中已就讀相關科系,且名稱相同,秉持著繼續精專的念頭,我決定在這個我已熟悉的領域中持續探索,並期待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定位。
多媒體動畫系的核心學習內容:深入剖析四年課程地圖
進入大學後,我秉持著對學習的好奇心,第一時間便深入研究了學校的「課程地圖」。我強烈建議每一位大一新鮮人,在選擇志願前務必親自瀏覽學校官網的課程地圖,這能讓您對四年內將習得的基礎技能有更清晰的預期與了解。透過仔細分析,我將多媒體動畫系的學習內容歸納為三大核心領域,這也是我將要為您揭示的科系全貌。
動畫世界:從傳統手繪到數位沉浸
首先,我們來探索廣闊的「動畫世界」。光是動畫本身就派系繁多,涵蓋了 2D動畫、3D動畫、偶動畫、動態圖像(Motion Graphics)等多元形式。更細緻地說,其中還包含動畫特效、劇本設計、以及分鏡腳本的繪製等專業環節。
一個好的畫面若能配上引人入勝的劇情,能讓作品內容更有深度,引導觀者沉浸其中,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。而「分鏡」則可以說是動畫製作中最重要的靈魂:它不僅能清晰規劃每個畫面的結構與拍攝流程,更讓製作團隊在實際拍攝或製作前,就能預先掌握最終的視覺效果。
2D 動畫: 這部分從傳統的手繪動畫(考驗您的美術基礎與動態感)發展到現代的電腦動畫。在學期間,您將學習如何運用專業軟體如 TVPaint 進行手繪或電腦動畫創作,或是透過 Adobe After Effects 創造出吸睛的動態圖像設計。這不僅是技術操作,更是對「動態美學」與「時間節奏」的深刻掌握。

3D 動畫: 相較於 2D,3D動畫的世界更為複雜且技術含量高。其學習路徑包括:
- 材質貼圖: 賦予模型表面真實的質感與細節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隨著「3渲2」(3D轉2D視覺風格)的興起,老師也會指導我們如何運用材質技巧,將3D模型渲染出獨特的2D動畫效果。
- 骨架綁定(Rigging): 為角色建立可動的虛擬骨骼,以便進行動畫設定。
- 燈光與算繪(Render): 營造氛圍、強化視覺效果,並將 3D 模型轉換為最終的 2D 圖像。
- 角色動畫與特效動畫: 賦予角色生命力的動態表演,以及爆破、流體、毛髮等複雜的視覺特效。除了熟練這些專業軟體操作,更需精通其中複雜的技巧與原理,才能完成一部具備專業水準的動畫作品。

偶動畫: 雖然在我們學校是選修課程,但我曾研究其課程內容。它涵蓋了從概念發想到實體製作的完整流程,包括角色捏偶、拍攝技巧、以及後期的剪輯與停格動畫的運用,是另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。
多媒體應用:橫跨影視製作到數位內容創作
「多媒體」的範疇更為寬廣,其核心在於整合各種媒介來傳達訊息或故事。多媒體的魅力,正是能將這些獨立的元素巧妙地結合,創造出超越單一媒介的豐富體驗。除了下一段將深入探討的互動媒體與遊戲設計,多媒體還涵蓋了網頁設計、攝影、以及影音創作等多元面向。
- 網頁設計: 您將學習網站介面設計(UI/UX)的基本原理、前端技術的基礎(如 HTML/CSS/JavaScript),以及如何進行網站的規劃與設計,讓您的作品能透過網路有效傳播。

- 攝影: 從基礎的攝影技巧、構圖美學、光線運用,到影像後期處理,這些技能都將為您的動畫或影音創作提供高品質的視覺素材。
- 影音創作: 這是多媒體領域的另一個核心,包括電影、電視劇、MV 等各種形式的製作。您將學習如何運用專業軟體進行影片剪輯,例如在 macOS 系統上高效使用 Final Cut Pro,或是跨平台應用 Adobe Premiere Pro 和 DaVinci Resolve。在音效設計與混音方面,我們則深入學習 GarageBand 和 Logic Pro 等專業音樂軟體。若您能將這些技能融會貫通,未來甚至有機會從事導演、攝影師、後期製作、音效師等影視相關工作,在廣闊的影視產業中大放異彩。

互動媒體與遊戲設計:連結使用者與虛擬世界
談到「互動媒體」和「遊戲設計」,相信許多人對遊戲設計的內容已經相當熟悉,其中包含遊戲美術、程式設計、遊戲企劃等等。然而,互動設計則更廣泛地探索人與數位介面的交流,例如人機互動介面設計(UI/UX)、實體互動裝置,乃至於沉浸式的虛擬實境(VR)與擴增實境(AR)應用,這些都是我們系會深入探索的範疇。
- 遊戲設計: 從遊戲概念發想、劇本撰寫、角色與場景美術、關卡設計,到使用業界主流遊戲引擎(如 Unity, Unreal Engine)進行開發,甚至學習基礎的遊戲程式邏輯,都是這個領域的核心。

- 互動設計: 學習如何透過技術讓使用者與數位內容產生連結。這可能涉及感測器應用、投影互動、甚至是結合程式設計來創造新穎的體驗,例如博物館的互動導覽裝置、展覽中的沉浸式體驗,或是智慧居家系統的介面設計等。

在AI時代,我強烈推薦每個科系的學生都應學習基礎程式設計,這不再是特定專業的專屬技能。然而,我觀察到現今許多學生的學習意願普遍偏低,他們往往會覺得除了自己的專業領域,其他領域都極為艱難,因而鮮少願意跨出舒適圈去探索。儘管實話說,我們科系的許多學生普遍不喜歡寫程式,甚至除了畫 2D 動畫外,對其他技術領域都興趣缺缺,但理解程式邏輯能讓您更好地操控 AI 工具,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獨特的產出。這已不再是選擇,而是賦能你未來創作的關鍵能力,讓你在AI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價值。
大三升大四的心境轉變:從摸索到精準聚焦的深度體悟
階段性學習心得:前三年我學到了什麼,還有哪些不足?
回顧前三年,我深知自己並非典型多媒體動畫系的學生。相較於許多同學,我的大學生活在課業之外顯得異常充實。撇除偶爾的情緒低潮,我深覺學到的不僅是專業知識,更是一系列寶貴的軟實力與自我成長的體悟。
在學校課程方面,我認同老師們教授的都是「基礎」。若要深入研究或掌握前沿技術,自學能力絕對是關鍵。我會主動透過 YouTube 上的教學影片、購買 Udemy 或其他線上平台的課程,甚至參與業界工作坊來持續精進。對我來說,在 3D 動畫領域的自學上,我投入了特別多的時間與心力,儘管目前還沒有明顯的成效,但我對其複雜卻又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深深著迷。這不僅限於我們科系,在任何快速變化的知識領域,自我學習與不斷試錯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。
尤其特殊的是,我在大學期間,除了大一之外,大部分時間都擔任了領導職位,例如校內展覽的總召、畢業籌備委員會的會長,以及宿舍舍長等。這些實戰經驗遠超課本所學,為我的專業技能奠定了更廣闊的應用基礎,讓我學到了異常豐富的知識:
- 團隊協作與溝通: 如何有效率地與不同專業背景的組員溝通協調,達成共同目標,並學會傾聽與表達。
- 專案管理與時程控制: 從概念發想到執行細節,規劃並追蹤複雜專案的進度,學會如何在多重任務中保持條理。
- 危機處理與應變: 面對突發狀況如何保持冷靜,迅速找到解決方案,並從錯誤中學習。
- 領導力與激勵: 如何凝聚團隊士氣,激發成員潛力,帶領大家克服困難。
面對這些領導職位,我通常會以「信任」為優先,將自己定位為輔助者,給予組長組員足夠的發揮空間。儘管許多任務都是首次接觸,難免感到緊張與不知所措,但我總會提前做足功課,並在事後進行回顧檢討與反思,從中汲取經驗、調整策略,這讓我在每次的挑戰中都獲得了巨大的成長。
多媒體領域的廣泛性,也讓我能將所學融會貫通於實踐。我便以此為基礎,創立了自己的自媒體品牌。從 LOGO設計、品牌識別發想到網頁製作,以及貼文內容與視覺設計,都是我一手包辦。在網頁架設上,我非常感謝「網頁天才Ian」的專業指導與協助,讓我在架站過程中能有位導師可以諮詢,可以把我的設計透過平台實踐。這段經歷讓我明白,多媒體所學的技能範圍極廣,透過延伸應用,足以獨立完成自媒體經營所需的一切技術與設計工作,為個人品牌帶來無限可能。
對未來的思考:如何為畢業製作與職涯做準備?
與我聊過未來的人,常覺得我對職涯很有理想,但老實說,我對未來究竟要做什麼仍然充滿迷茫。然而,正如許多歌曲所傳達的意念:「這一生志願只要平凡快樂,誰說這樣算不上偉大呢?」又或者「這一生一事無成又怎樣,為何要功成名就才偉大?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夠不夠啊?誰定義的失敗或偉大?」對我而言,未來的迷茫並不可怕,重要的是我必須擁有足夠的「本錢」去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。
因此,我現階段的目標,是希望將我所學的 AI程式相關知識 與 多媒體動畫本科專業 進行深度結合。這意味著我不僅要精進動畫與設計技能,更要積極探索如何運用 AI 工具,例如利用生成式 AI (Generative AI) 輔助概念設計、角色建模、動畫補幀,甚至是驅動角色表情與動作。我正在積極準備各種跨領域技能,希望擁有足夠的力量去應對這個瞬息萬變的數位世界。
至於畢業專題,我們組正在挑戰一個令人興奮的 VR 虛擬實境專案,目標是設計一個沈浸式的故事體驗。這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巨大挑戰,充滿了未知與困難。在這個專案中,我主要扮演著輔助與引導的角色:我會積極研究相關技術、思考解決方案,並提供製作上的建議,確保團隊能夠克服技術難關。同時,我也會針對組員們的產出進行討論,給予他們建議或更好的做法,協助大家在過程中持續學習與成長。我個人對這個專案的期待是能藉此機會,將前三年所學的各種多媒體技能(從建模、動畫、互動設計到音效)融會貫通,共同創造出令人期待的作品!
多媒體動畫系值不值得讀?給未來新鮮人的建議
總結來說,如果您是一位勇於面對各種挑戰、渴望不斷成長的人,我希望透過分享我這條相對「極端」卻充滿刺激的學習之路,為您提供一些獨特的視角與啟發。舉例來說,可能您原先學的是 Python 程式語言,但因專題需求,卻必須協助團隊修改 C# 程式碼;又或者,您從未製作過 VR 虛擬實境專案,卻要在老師的專案中從零開始打造一個沉浸式體驗。我所經歷的這條路或許比較崎嶇,但可以肯定的是,您將會獲得巨大的進步與成長,那種從無到有的成就感更是無可取代。
然而,如果您僅僅是為了混一張大學文憑,那麼請私訊我,我或許能為您推薦全台灣最涼的科系(笑)。但我也要誠實地說,那樣的經驗,可能無法帶給你我所體會到的成長與成就感。這條路確實能讓您學到許多課堂之外的寶貴技能,加上如果您能培養出強大的自學能力,未來的發展將是無限可能。
我希望這篇文章能為那些對多媒體動畫系感到猶豫不決的新生、對這個領域不熟悉或想深入了解的讀者帶來啟發。無論您是對職涯發展感到迷茫,或是對科系學習有任何疑問,都歡迎隨時與我討論或預約諮詢,我很樂意分享我的經驗,幫助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,共同探索數位創意的無限可能。